進入2014年以來,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持續下跌,各種關于“合資下壓”的討論接踵而來,諸如自主車該如何發展,合資車是不是要絞殺自主等等。然而在這看似一片悲觀的氣氛中,吉利的新帝豪卻似乎悶聲不響地帶給了人們一絲希望。
自主品牌汽車質量獲認可
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的市場研究公司J.D.Power開展的中國汽車市場年度質量調查,追蹤逾2.1萬名中國車主的數據,計算出每百輛汽車報告的機械和設計問題數量。該項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國產車每百輛車報告問題131起,進口車和合資車的這個數字為95起,差距僅為36個點,在該項調查開始以來的7年中,今年是差距最小的一年。 2008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時,這一差距為145個點。“這證明了國產汽車品牌取得的進步。” J.D.Power亞太區負責人杰夫· 布羅德里克(GeoffBroderick)說,“到2018年,國產和非國產汽車品牌將達到同樣的質量水平。”
但與此同時,合資車大肆進軍自主品牌發展空間,而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連續下跌。幾乎所有大型國有車企都依賴合資公司補貼經營困難的自有品牌業務,中國民營車企則一直避免與海外競爭者合資。
其實只要產品策略對路,合資下壓并沒有那么可怕。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帝豪的銷量達到了19008輛,成功進駐轎車銷量榜的前十。不僅如此,從吉利處獲得的消息看,帝豪這個銷量還是受制于產能所致,如今工廠的訂單缺口仍有近萬輛。這意味著帝豪實際的市場潛力遠不止“月銷2萬”。那么,在這種合資強勢下壓的氛圍中,帝豪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不與合資車正面交鋒
新帝豪其實就是之前的帝豪EC7新版,這是吉利重新規劃旗下產品名稱的結果。其實帝豪EC7自上市以來表現就一直很不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定位準。
我們總說合資車下壓,壓得自主車日子不好過。那么真正下壓合資車的都是什么車?自然不是速騰, 也不是軒逸、卡羅拉而是換代后的桑塔納、捷達、愛麗舍等等。這些合資車都是把A0級拉大以后的所謂A級車。那么空間、尺寸等方面,也就剛剛夠得上A級。
新帝豪的車身長度有4631mm (三廂) /4425mm (兩廂),軸距有2650mm。關鍵是空間表現,后排的寬敞度是與軒逸、速騰這些A+車型看齊的。行李箱的容積,更是達到了夸張的680L。因此雖然新帝豪的價格與桑塔納這些合資車重疊,但是定位卻并不一樣。當然還有很關鍵的因素,是帝豪的設計和品質都很出眾。
帝豪在用料和工藝方面,已經不是在向同價位合資車看齊了,而是在向同級別(中高端A+)合資車看齊。例如內飾的材質,大量的搪塑應用和軟包工藝,這種檔次感車主是能親身感受到的。感受過之后,再去體驗桑塔納、捷達,誰好誰壞立竿見影。新帝豪則在這些方面做得更加到位。這種品質感還體現在駕乘上。
先不說帝豪的1.3T新動力,單就底盤的質感、靜謐性這些,新帝豪的優勢都是壓倒性的。
到了這個層面已經有很多人會將目光鎖定帝豪了。但最后真正讓人下決心拍板的,還得靠足夠有說服力的性價比。新帝豪的起步指導價為6.98萬元,本來就不高,而且還有終端優惠。這個起步價都有哪些標配? ABS、雙氣囊是肯定有的,無鑰匙啟動也全系標配,還有前后中央扶手、 座椅腰部支撐、自動大燈、LED日間行車燈、大燈高度可調、 后視鏡加熱、鋁合金輪轂等等。同價位合資車上哪兒找這樣的起步配置?
合資下壓搶奪自主車的底盤,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事實上誰也沒有明確規定,哪個區域是合資的地盤、哪個區域是自主的地盤。以目前自主轎車的窘境來看,自身之間的拼殺已無意義,如何找準方向,重新殺回合資陣營,才是真正的出路所在。新帝豪憑借定位、品質和性價比, 已經實打實地與合資車展開了正面交鋒——相比同價位的合資車,它擁有壓倒性的品質優勢, 相比同品質的合資車, 它擁有壓倒性的性價比優勢。 這些做到位了,還用懼怕合資車的下壓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