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汽車網訊】對于純電車而言,電池安全是一個最低嚴苛標準,且不設限的硬性指標,它不僅是保障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前提,也是影響新能源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要素。基于此,各大車企都致力于研發更高安全標準的電池技術。從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到廣汽埃安的彈匣電池,再到東風風行的鎧甲電池,新的電池技術層出不窮。那么,上述提到的三款電池技術,到底誰的安全性更勝一籌呢?我們不妨盤點一下,這些車企圍繞電池安全做過的試驗和挑戰,來進一步分析和比較。
無懼冰凍、水沖、整車火燒的鎧甲電池
東風風行的鎧甲電池,近日做過一次國內首次公開的挑戰——TOP Grade風行雷霆鎧甲電池“馭電闖火路”極限測試。鎧甲電池順利通過了電池包的極限低溫、高壓沖水,以及讓風行雷霆整車烈火穿行的三大煉獄級挑戰,最終獲得了“極限電安全之星”榮譽認證。
在具體測試場景中,測試人員模擬了北方冬天的極限低溫場景,將鎧甲電池靜置在零下40℃的低溫環境中8小時。等待電池恢復常溫之后,測試人員便將其轉移到專業的高壓沖水試驗室,用水溫80℃、水壓10000kpa的高壓水槍,對鎧甲電池進行全方位持續噴射。
最后,鎧甲電池被裝回風行雷霆,轉移到最后一個測試場地——200米長的千度烈焰火路。搭載鎧甲電池的風行雷霆,在140秒的時間里成功穿越千度火路。對比國家標準規定的電池包直接燃燒70秒,風行雷霆以整車級燃燒140秒的安全試驗,將行業電池安全測試標準體系的發展推向新高度,為檢驗電池安全技術貢獻新的參考價值。
經過連續三項測試,結果顯示,鎧甲電池的電池艙全程無滲水、無短路、無起火、無爆炸現象。
搭載鎧甲電池的風行雷霆之所以能順利通過“馭電闖火路”極限測試挑戰,與四維超高防護盾技術密不可分。該技術從電芯、模組、整包到整車,如同身穿鎧甲一般,四重防護加持,使鎧甲電池的安全性達到了行業領先的水平。
無懼槍擊的彈匣電池
廣汽埃安的彈匣電池,在3月30日舉辦過彈匣電池2.0槍擊試驗發布會。這個試驗可以看作是國標針刺測試的加強版。具體的測試內容是,在15米處對預留射擊開口的滿電電池整包進行射擊。子彈穿透電芯時,速度可達針刺的97.5萬倍,創口直徑是針刺的7-8倍,可瞬間擊穿多個電芯并造成熱失控和爆裂性破壞。彈匣電池遭遇槍擊后,并沒有發生起火和爆炸。而當測試人員的專業設備保護下拆開電池外殼后發現,彈匣電池整體結構完整,僅有三個電芯爆裂性損壞。至于熱失控的情況,彈匣電池在靜置24小時后溫度恢復至常溫。
彈匣電池之所以能經受住槍擊,在于擁有超穩電極界面、阻熱相變材料、電芯滅火系統等一系列安全技術,綜合熱失控管理能力提升了5倍,可抵抗多個電芯同時熱失控帶來的沖擊力。
無懼卡車碾壓的刀片電池
比亞迪在宣傳中,提到自家的刀片電池是首個通過針刺試驗的動力電池,但考慮到這個試驗是在2020年發生,所以已經沒有太大的參考意義。畢竟現在針刺試驗,已經變成了電池在出廠時的基礎測試項目。
不過,今年德國知名汽車媒體Auto Motor und Sport對刀片電池的一項測試比較有意義,其將比亞迪元Plus海外版的刀片電池拆卸下來,讓一臺46噸滿載的重卡去碾壓,測試后刀片電池并沒有出現漏液、冒煙、變形等問題。
總結
事實上,由于國標的存在,無論是東風風行的鎧甲電池、廣汽埃安的彈匣電池,還是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亦或是其他車企的電池技術,都達到了相當高的安全性。但是,無論對于行業,還是對于消費者來說,電池安全不應該設限,應該不斷朝著更高標準前進。
而從鎧甲電池、彈匣電池和刀片電池最新的測試內容來看,顯然鎧甲電池的測試難度更高,要遠遠超過國標的相關技術標準。TOP Grade風行雷霆鎧甲電池“馭電闖火路”極限測試挑戰更符合實際場景——中國北方部分地區,零下30℃是常態,部分村鎮也能達到零下40℃;夏季暴雨的沖刷和嚴重積水確會給電池防水性帶來嚴峻挑戰,并且水汽遇到高溫剎車片,就會出現大量蒸汽;連環車禍發生時,前后車輛確實有起火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風行雷霆是國內首款公開挑戰整車烈火穿越的純電車,為行業電池安全技術檢測提供一種新的測試方式。
綜上所述,鎧甲電池就是現階段安全標準最高的電池技術,這也是風行雷霆憑什么能打破新能源安全天花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