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對于理想來說有些“有驚無險”。
“驚”來自于去年3月正式上市的MEGA導致的“純電戰略”失利,“無險”更多源于后續上市的理想L6延續了L系列的“銷量神話”,讓理想在MEGA引起的純電喧囂之后,提了一口氣。
彼時,面對MEGA的“不如意”,更多人置喙的便是理想不該把“冰箱彩電大沙發”的套路照搬進純電車型,而是應該打造自己的核心優勢。
那么,這個優勢,到底是什么?
從純電技術路線的復雜度以及成本角度來看,現如今,“賺到了錢”的理想,正在回答這個問題。
“冰箱彩電大沙發”,純電不是這么“玩”的?
2月13日獲悉,理想汽車宣布,其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完成裝機;自研自產的碳化硅功率模塊和新一代電驅動總成已分別在理想汽車蘇州半導體生產基地和常州電驅動生產基地量產下線。
蓋世汽車了解到,其中理想汽車功率半導體研發及生產基地于2022年5月正式落戶蘇州高新區;隨后在同年8月24日,理想汽車功率半導體研發及生產基地在江蘇蘇州高新區正式啟動建設。
據悉,該生產基地由理想汽車與湖南三安半導體共同出資組建的蘇州斯科半導體公司建設。按照彼時的計劃,預計2022年內竣工后進入設備安裝和調試階段,2023年上半年啟動樣品試制,2024年正式投產后預計產能將逐步提升并最終達到240萬只碳化硅半橋功率模塊的年生產能力。
與此同時,理想汽車官方還表示,上述這三大核心技術將陸續搭載于理想純電車型。
換言之,理想的純電路線不再復制增程“冰箱彩電大沙發”的打法,這家公司要真正開始搞能夠拿得出手的“技術”。
要如何理解“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完成裝機”呢?
了解到,目前來看,國內能夠成功實現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完成裝機的車企并非多數。
比亞迪自然是能夠成功實現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裝機的車企之一。
據悉,比亞迪在碳化硅芯片領域布局較早,2020年就推出了自主研發的SiC功率模塊,并且應用于旗下的新能源車型中,如比亞迪漢EV等。且比亞迪具備完整的碳化硅芯片產業鏈布局,從碳化硅襯底材料、外延生長,到芯片設計、制造及模塊封裝測試等環節,均實現了自主研發和生產。這種全鏈路的自主掌控能力,使得比亞迪在碳化硅芯片的成本控制、技術迭代以及產品供應穩定性上,都具有明顯優勢。
此外,雖然吉利汽車未明確宣布完成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裝機,但在相關技術研發上也有重要進展。在2024年北京車展上,吉利展示了碳化硅混合驅動集成技術,這表明吉利在碳化硅技術領域積極探索,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實現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的裝機。
就“新勢力”車企層面來看,當前小鵬汽車和蔚來汽車均更專注于智能駕駛芯片研發, 目前尚未有公開信息表明其在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方面的進展。
在碳化硅功率模塊方面,據悉,廣汽埃安在碳化硅功率模塊方面采取合作研發的策略。去年10月,芯聯集成宣布將為廣汽埃安的新車型提供高性能的碳化硅MOSFET與硅基IGBT芯片和模塊。
換言之,現下看來,已然實現盈利的理想汽車十分具備了做“純電技術路線”的樣子。
再攻純電,理想認真了?
增程“盈利”,純電“失利”,一直是理想汽車想要打破的桎梏。
2024年的MEGA上市不如預期后,理想汽車一直在復盤其中的原因。
MEGA的“錯”都在造型設計嗎?行內人知道:并不盡然。
一邊思考,一邊付諸行動。2024年,理想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想曾透露,理想品牌將在2025年上半年發布全新的純電SUV車型。根據理想汽車的產品規劃,到2025年,理想汽車將推出包括5款增程車型、1款超級旗艦(MEGA)和5款純電車型。其中,理想純電SUV系列目前爆料命名有望為M系列或者i系列,比如M7/M8/M9、i7/i8/i9等。
那么,理想汽車想要做什么樣的純電車型呢?
圖源:理想汽車
市場更為關注的無疑是理想純電SUV車型的價格。根據當前市場情況,銷量較好的純電車型價格大概分為兩類:定價在20-30萬區間,定位對標特斯拉Model 3/Y的產品;定價在15萬以下,主打性價比和實用性的車型。
當前尚未可知理想汽車純電車型的定價區間,但參考理想現有車型布局和市場策略,有分析稱,理想純電SUV可能會參考旗下L系列車型的定價邏輯。L系列車型主要集中在30—40萬元區間。
然而,若上述分析成立,理想在30—40萬級內面對的純電車型并不在少數,理想純電車型似乎需要更具差異化的產品性能。
據悉,在智能駕駛方面,理想汽車于2024年7月推出了無圖NOA功能,實現了“全國通行”的智能駕駛。據理想總裁馬東會透露,用戶對智能駕駛的接受度正在不斷提升,特別是在30萬元以上的車型中,有超過70%的訂單都選擇了支持城區NOA的版本。